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医科大学生焦虑情绪现状及对策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9

焦虑(Anxiety)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是指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情景时,主观上感到的紧张、忧虑、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体验[1]。适度的焦虑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促进作用。然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生活,甚至使人的身体机能发生紊乱,对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不利的影响[2-3]。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人际、就业等各方面压力,较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由焦虑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的身心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重要原因[4]。

近些年来,有关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辛自强等人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所做的一项横断历史研究可以看出,自从9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不断攀升[5],这种现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贝克焦虑量表(BAI)调查某医学院校学生焦虑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焦虑以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在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共400份,回收385份,其中剔除信息不全、答题空项较多者13份,有效问卷372份(96.6%)。其中男96名(25.8%),女276名(74.2%),年龄(18~25)岁。

对所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录入数据后,资料运用SAS 9.1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别和差异性统计分析处理,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概率。

2 结 果

表1 SAS得分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发生率无焦虑症状(<50分)有焦虑症状(≥50分)2014年89.210.年84.315.7

表2 BAI得分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发生率不存在焦虑情绪(21~45分)处于焦虑状态(≥45分)2014年94.15.年99.01.0

本研究将SAS得分≥50分或BAI得分≥45分的人群纳入焦虑组,其余则作为正常对照组人群。由表3可以看出,经过卡方检验,医学生焦虑组所在的年级、学院、性别、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的产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医学生的民族、独生子女及家庭所在地与焦虑的发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大学生焦虑特点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n(%)]方面维度正常(n=322)焦虑(n=50)χ2P年 级2012级178(185.47)36(28.53)5.2511*0.0级147(139.53)14(21.47)学 院管理学院44(52.80)17(8.20)14.1098*0.0070护理学院64(61.46)7(9.54)基础医学院80(79.63)12(12.37)人文学院71(66.65)6(10.35)中药学院63(61.46)8(9.54)性 别男77(83.10)19(12.90)4.4856*0.0342女245(238.9)31(37.10)民 族汉族256(257.08)41(39.92)0..6822少数民族66(64.92)9(10.08)独生子女是173(176.58)31(27.42)1..2741否149(145.42)19(22.58)宗教信仰有30(34.62)10(5.38)5.1473*0.0233无292(287.38)40(44.62)家庭所在地城市181(186.1)34(28.90)2..1163农村141(135.9)16(21.10)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与之前调查结果比较有所不同,对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调查结果,通过分析样本结构可以看出,潘欣等在2011年所抽取的726例样本为大学二至五年级随机抽取,而本研究所抽取的样本则来自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其压力相对较低,相应其焦虑的发生率会较低。而对于贝克焦虑量表的调查结果,吴昊等人在2011年选取的样本则全部来自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与本研究所选样本较为接近,从该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焦虑的检出率有所上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如今大学生焦虑的发生率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本研究通过对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性别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均会影响医学生的焦虑水平。经过分析发现,二年级学生较一年级学生的焦虑发生率高,这与翟德春等人[10]的研究结果相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升入大学,所学的教学内容与高中学习内容大部分具有衔接性,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的学习压力减弱,加之刚入校门的一些大学生还处于一个新鲜期,人际关系较简单,没有过多的压力,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心理;而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课程难度有所加深,学生一方面感到学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周围人际关系逐渐趋于复杂,各方面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但此时的学生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处在对人生规划的迷茫时期,无疑加深了部分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

在本研究中,男生的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11],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男生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消极应对,更易产生自责;而女生在面对问题时则更多会选择寻求他人的帮助,表现出调节情绪的积极地一面[12]。而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医学管理专业的学生焦虑发生率最高,则主要由于本次抽样选取了一所医科大学,在以医学为主的校园中,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宽泛,专业性不强,该专业学生普遍对专业满意度和就业前景评价较低,因此也更易感到迷茫,从而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通过以上探讨与分析,我们具体针对学校和个人两个对象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共同应对焦虑的发生。

上一篇: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下一篇:健康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理念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