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心理学家:关爱父母,从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始,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导语

六十岁,也叫作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来阐述六十岁:“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孔子的心境,并不是在六十岁的时候能否听得进好的与不好的,而是心底坦然的面对这一切。也正是强调一个好的心态,才是面对六十岁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坦然面对一种优良心态。能否做到,如何做到?我们一起来分析。

先不谈生老病死,用数据说话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预期

1、老龄化的划分标准

根据1956年联合国制定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划分标准中,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则意味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

同时,1982年的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又重新制定了一个标准,当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进入了严重老龄化。

2、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的15.5%。这项数据表明,从2014年起,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3、我国老龄化的预期

预期在人口统计学中也称为“人口预测”,那么根据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到达今年202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5%。

那么,根据国际老龄化标准,中国也就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下图为2018年~2050年的人口预测金字塔。

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中,婴幼儿时期与老年时期,都是需要格外关注与关爱的两个阶段。由于生理上机理出现衰老,身体与心理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波动”。而这个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对身体健康最为重视的一个阶段。

一、正视身体机能出现的“波动”

随着科学水平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就像一辆汽车,从生产线下线的那一刻开始,它的“生理机能”就开始了一步步衰老,而每5000公里的保养,就像我们每个人要定期对身体进行体检一样,要不断地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而修理的过程,也就映衬了我们感冒需要多喝水并充分休息。如果汽车的某个零件出了问题,就要进入修理厂大修一番,又能重新上路奔跑。同样,我们人也是一个道理。

正视身体出现的“波动”,就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样,衰老的过程,一些大小毛病就会随之而来,而能否“修”的好,一个要相信医疗科技,另一个要有一个端正的好心态。

二、正视心理机能出现的“波动”——抑郁情绪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精神病专家麦克唐纳教授就在他的《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这项研究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

60~85岁的老年人,在患有慢病疾病的基础上,出现抑郁情绪的的概率要高于没有慢性疾病的同龄人。

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孙安静教授对北京一个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也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同样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有55.6%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或存在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

既然通过国内外不同的研究,都发现了这个具有共性的结论

那么回归问题本身,当进入花甲之年,人体的机能由于衰老的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而按照粗数据去计算,将近一半的概率会因为这些病痛的存在,心理也会出现抑郁情绪。

上一篇:心理学:三碗米饭,哪一碗最健康?测你一生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