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孩子又不可爱了心理学教授这时候才是孩子最需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育儿知与识(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周末的时候瑶瑶妈妈带孩子去逛街,路过一家儿童服装店的时候瑶瑶看到一件特别喜欢的衣服。她想让妈妈帮她买这件衣服,但是来之前妈妈已经和瑶瑶商量过了,今天只能买一件,刚刚逛街的时候她已经买过了,所以妈妈拒绝瑶瑶。看出了今天妈妈是不会给瑶瑶买衣服了,瑶瑶很伤心,站在店门口马上就要哭泣了。这时候店员出来,刚刚想和瑶瑶打招呼,瑶瑶的情绪就到了极点崩溃的哭出来了。瑶瑶哭的一发不可收拾,这让妈妈很生气,拉着瑶瑶就走了。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是常见,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孩子想要拥有但是不能被及时满足的时候,有些孩子的情绪会无法控制。遇到这种情况,每个家长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因此呈现出的效果就有不同。

一、“粗暴,简单”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

1.为了不让孩子哭马上满足孩子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马路上哭泣特别丢人,他们想马上摆脱这个困境,所以就选择给孩子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使得孩子意识到原来家长是怕他们哭,他们抓住了家长的弱点,所以每次都选择一种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当众打骂孩子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这样无理取闹的哭泣特别生气。大庭广众之下就打骂孩子说孩子不懂事。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许能让孩子短暂的停止自己哭泣的行为,但是孩子内心还是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而且甚至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种方式也是适得其反的。


3.自己默默走开了

有的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知道在这时候如果满足孩子,那么一定会给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打骂孩子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所以她们会选择离开这个环境。但是有些家长在离开这个环境的时候,没有办法把孩子也带离现场。这就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自己被抛弃的感觉。这种行为的出现会给孩子造成创伤。短期内还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如果没有及时补救,将会形成长期的安全感问题。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其实是需要家长去理解和包容的。这个时候孩子情绪波动很大,需要父母的关爱。

二、你需要用同理心去读懂孩子的行为

1.孩子想要陪伴

之前去一个朋友家做客,遇到了一个孩子,在家中他特别调皮捣乱,吃饭之后就把客厅里的花瓶打碎了,又来到了爸爸的书房把书桌上的书碰到了地上。孩子的一系列举动都让父母很生气。但是这孩子看起来思维敏捷,很聪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我们发现孩子认为今天爸爸会出差,他不想让爸爸走。我们好奇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孩子说每次爸爸出差的时候都有人来接他,这次应该也是一样。原来孩子只是想要家长的陪伴,才用这种方式吸引家长的注意啊。

2.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同样的问题,大人和孩子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记得有一个孩子在课下完成老师作业的时候,非要和妈妈争执苹果的颜色,后来妈妈不断地追问下他才讲出原因。这个孩子觉得大海里面也有苹果,苹果是蓝色的。这让妈妈想起来之前说要放假的时候带他去海洋馆,因为工作问题一直没有时间,原来孩子一直都记着这些事情呢。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因为过度的忙碌忽略孩子内心的想法会使得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3.幼儿发展的阶段需注意

孩子在三岁左右将度过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迅猛发展,有的时候的行为会过于固执。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的理解,同时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十分成熟,他们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当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该耐心的帮助孩子降低愤怒的程度,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养育一个孩子不单单是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让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孩子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陪伴。

三、教育从来不是讲道理的过程,而是要靠爱与包容。

1.孩子的到来,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家长为了迎接孩子的到来,都会做充足的准备。其实想让孩子的幼儿时期能够达到良好的发展,提前学习一些知识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到来会让我们更加努力的面对生活,也会让我们更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了解这些育儿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上一篇:消费心理学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难以创造无限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