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心理学丨就是因为你是正常人,所以才会难受和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1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我说你这个人很奇怪,我带着问题来找你,你一顿分析后说我没问题,可又希望我有所改变,这是不是有点太自相矛盾了?”

我想对于一些朋友来说,这句话可能比较陌生,也并没有听别人这么说过,而它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这个温良与凄美共存的世界里。

但如果试想一下,此刻这句话就是你经过思考后说出来的,那大概会是因为想到了什么才会产生这句话呢?

可能相对于“为什么产生这句话”,我们可能已经直接感受到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怀疑、不耐烦与无奈,并很自然的开始思考“如何回答这句话才能让对方稍微‘熄火’”。

我相信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这句话不是对你说的,不要因为里面包含了质疑、这会儿自己正在读这句话,就把这份质疑习惯性的揽到自己身上。

而我想既然存在“习惯性揽责任”的朋友,那也肯定就像有黑才有白、有前就有后一样,“站在提问者的角度,认为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也希望被提问者能给出合适答案”的朋友同样也存在。

确实,在这句话里包含了一个非常朴素的观念,那就是“如果我没问题,那为什么我要改善”。

类似的观念其实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上,而在平时做心理辅导的时候,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比如这位朋友:

“老师,我是很信任你的,但是你说的这些话我真的理解不了。”

“哪一部分你觉得还需要再做一些解释呢?”

“就是我最近确实很难受,我一点也没有骗你,现在每天都焦虑、夜里睡不好、头发大把的掉,这怎么看都不能算作是‘没问题’吧?为什么你刚刚提到希望我‘淡化对这些的重视,别总想着解决它们’,有问题解决问题,这难道不对吗?”

“有问题解决问题”难道不对吗?

肯定对、对得不能再对了。

“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这绕来绕去是不是想凑字数?”

虽然也有想过,但我觉得凑字数太累了,所以也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情。而其实我也很理解现在你提到的疑惑,毕竟问题确实是存在的、难受确实是存在的,选择“否定”这两个事实确实看起来是说不过去的。

但我觉得,有时候真的需要去看到“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解决什么”这两个问题。

我遇到过一些朋友,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却又喜欢把自己身、心层面出现的表现与评判标准放在一起对比,并认为“我是真的得病了,我真的需要解决问题”。

而在他们的身上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就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身上那些可能、疑似符合标准的状况,而忽略了当时具体的状况。就比如,有一位朋友觉得自己有抑郁症,他的理由是“我考完试因为成绩不好,难受了好几天”,可实际状况是他在意成绩、自尊心比较强、家里人因为他的成绩而埋怨他,所以才有了“难受了好几天”。

“情绪低落”、“意志活动低下”等确实是抑郁症的表现,他也确实出现了这些状况,但就能因此说他“肯定是抑郁症”吗?

有些标签贴上了之后是非常难摘下来的。如果他自己和身边的人,仅仅因为有了一些自己刻意找的、并不准确的表现,而给他贴上“抑郁症”的标签,那他除了会活在“我有抑郁症,我是不是要出大问题”的不确定、不安与恐惧中,还会不自觉的从自己身上去寻找更多“符合抑郁标准”的表现、保持高度紧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避免疑似表现产生”上。

这虽然可能并不会导致他真的得抑郁症,但很容易就影响心理健康,甚至造成沉重的阴影。

而这一切的发生仅仅是因为“把标准往自己身上硬套”。

很不值得,也挺让人感慨的,不是吗?

那这时候除了“把标准往自己身上硬套,没有找对问题”这个问题,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存在呢?

我先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

“谈抑郁色变”,可能代表了这位朋友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我并没有信心能够与抑郁和平相处”,所以“在看到自己有抑郁的可能性之后”,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上一篇:心理学家:无论你如何挣扎,你终将成为自己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