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心理学:为了赡养老人,而拖垮了自己,真的值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25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孝顺一直是大家非常推崇的,古代的三字经、孝经等还做了很详细的记载。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扎根,从古到今,更是出了很多孝顺的典型。
但是,中国发展基金会之前发布过一个数据,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就是说到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
这么庞大的老年人群,要很周全地应对老龄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为了伺候老人,就委屈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家庭和健康,这种以拖垮自己为代价来照顾父母的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恐怕也不是老人们所期待的养老方式。
01 很多人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我们从小也被灌输了锚定效应
国内很多家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一直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很多人都想生个孩子来传宗接代,把自己以后挣的钱、买的房子给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老了、病了,有孩子们在身边可以照顾一下,可以关怀一下。
因此很多人,从小也就被灌输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锚定效应”,即被这种必须自己照顾父母的观念给下了定义,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身边的老师和前辈们,就不断地给孩子们灌输要照顾老人。
甚至在我们工作以后,很多周围的人也给我们不断地在强化这种认知:比如张哥为了回家照顾久病床前父亲,被迫裸辞,这真是孝顺的典范啊!宋姐把房子、车子全部卖了,还找公司借了20万,自己一家人风餐露宿街头也在所不惜,为的就是要到照顾母亲,端屎端尿一句怨言没有......
虽然孝顺是没错,是每个人都应该的,但同时这种“灌输”,也正在加深我们对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印记,而且也正在阻碍我们去探索真正正确且合理的养老方式。其实,没有人真正的关心过被照顾的老人心里到底是否舒服,这些辞去工作照顾父母的儿女,自己有多少的无奈。
02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依赖,会间接伤害到子女
很多父母为自己考虑得多,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其实这样并不能真正的幸福。
有人说有些老人一病十几年不停让人伺候的,这一类也有,我知道的,有两三个,而这两三个大约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子女都不幸福。
以前单位有个领导,老夏,他的妻子一直身体不好,从40岁就开始各种病不断,天天吃药,老夏挣的钱基本都用在这上面了,后来老夏也病了,基本上只能靠孩子来照顾,老夏的儿子从此不仅没时间去上班,还一直也找不到媳妇,谈了几个对象,别人都说不想一进门就伺候两个有病的公婆。
前段时间,老夏的儿子开始上班了,想把父母送到敬老院里面,毕竟那里条件好些,结果老人又死活不同意,感觉“丢不起这个人”自己养了儿子,在自己老的时候竟然不照顾自己。
儿子没办法,只好继续把老人留在家里,自己就公司家庭两边跑,结果最后公司的工作没做好,天天被批评,家里的老人也没照顾好,经常吃不好,喝不好,自己找的对象也一个接一个的泡汤,可谓事业、爱情、家庭三方都有很大损失。
其实,很多人没明白一件事,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老人也一样,比如,四五十岁的时候,疾病风险可能就来了,这个时候就该为自己考虑保险,积蓄,养生。如果总是只想着养儿防老,我病了孩子就该全心全意照顾我,这样一来,难免平日里就对自己的未来和健康放松管理,最终给孩子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和幸福。
03 正确且合理的养老,是老了也要有所追求
之前还有一位同事,老赵,虽然他只是个普通员工,可家庭非常和睦,有一次老赵从敬老院把老父亲接回家照顾几天,他老父亲讲起了很多在敬老院的好处,那里老人很多,不仅可以一起老有所乐,一起聊天、下棋、打牌,而且一天三顿饭也有专人送来,有些行动不便的人还有专人护理,儿女也能不定时地来看看。
老赵的父亲很开明,一直都是个开心果,他老父亲一直认为虽然自己有两个孩子,而且他们现在的工作和经济条件也非常不错,但就是不想跟他们一起住,又麻烦又影响儿女,还没养老院住得舒服开心,自己当时也没想到一住就不想回来了。在这里完全比自己一个人在家养老要好太多了。

上一篇:心理学:选一个面具,测你生活中经常给自己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