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优秀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4

家务活本该是每位家庭成员在家中的日常,但是,现在孩子做家务的越来越少了。

有些家长是因为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或者认为孩子做不好反而会“帮倒忙”;另一些家长认为学习是主业,孩子只要多花点心思在学业上就行,做家务有大人。

可是,孩子不做家务专心学习,真的就会更优秀吗?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也比后者的工资高约20%,而且婚姻更幸福,更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完成。”让孩子学做家务、爱做家务,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01

时间不是理由

做家务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日均做家务的时间数据显示: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而中国只有12分钟。看到这些数据,中国的家长一定会反驳:“孩子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哪里还有空闲去做家务,这不是耽误时间吗?”

家长不愿让家务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7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比做家务更重要。但是你知道吗?在其他国家,教孩子做家务是一门必修课。

在丹麦,每一所小学都配备了专门的教室,让孩子学习烹饪、房间整理等课程,并且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日本、芬兰等国家的家政课程也十分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时间不是让孩子不做家务的理由,但可惜的是,不让孩子做家务依旧是很多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要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从小做家务的孩子更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具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做家务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做家务让孩子发展更健康全面

做家务让孩子更独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于教会他们如何独立生活。让孩子自己完成整理玩具、打扫房间这样的家务活,可以使他们发现,原来爸爸妈妈做的这些事,自己同样能做到。

亲自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自理能力的,离开了父母他依旧生活得很好。从由父母“领着走”到靠“自己走”,是培养孩子独立性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做家务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当孩子把杂乱的橱柜收拾得整整齐齐、油腻的碗筷清洗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愉悦心情。

这种心理状态就源自于他们的成就感,成就感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成就感会让孩子更自信。

不仅如此,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一样的社会角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家庭中更是如此,让孩子做家务,会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范围,形成责任感。

做家务让孩子心灵手巧

研究表明,在0到6岁的孩子身上,能够决定他的智力发育、大脑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双手,没有任何活动会像家务活那样无时无刻不在锻炼着双手。

以整理书柜为例,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双眼进行观察,将书籍分门别类;其次要用双手,把书籍按从小到大、从薄到厚的顺序码放整齐。

眼手的协调活动促进了左右脑的开发,正所谓“心灵手巧”,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有带动了手巧。

做家务建立起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3、4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在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帮着一起做,很多家长会在这个时候担心家务活太危险伤着孩子,或是怕孩子做不好反而“帮倒忙”。其实,让孩子做家务恰恰是建立他们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机会。

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扔垃圾、叠衣服、摆碗筷,每当孩子做完后夸奖他们,他们会感受到自己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能替父母分担家务是件骄傲的事情。

对于平日忙碌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也是进行亲子互动的好机会:一起做盆栽可以教孩子认识不同品种的植物,感受种植的快乐;一起择菜洗菜可以教孩子认识更多的蔬菜、享受烹饪的乐趣。

做家务让孩子更懂感恩

很多孩子并不觉得父母每日做家务很辛苦,也并不感恩父母的养育。比如面对每日的饭菜,他们会因为没有肉或是味道不好而大发脾气。

上一篇:心理学研究:父母经常说这五句话,孩子会越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