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可能由压力产生,但可以被治愈。
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地剥或者抠自己的皮肤,导致皮肤损伤,严重的也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Excoriation Disorder) 症状包括:
1.无法停止地剥自己的皮肤
2.剥离皮肤导致了割伤、流血或淤青
3.为了好看而专门剥离痣、雀斑、斑点或疤痕
4.意识不到自己在剥皮肤,或者在睡觉时剥皮肤
5.在焦虑或者压力大时会剥皮肤
剥皮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手指、指甲、牙齿、镊子、大头针、剪刀。
这种疾病会消耗患者大量的时间,有的患者每天会花多个小时在剥离皮肤上。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种剥皮肤的行为可能会反复出现,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虽然剥离皮肤没有特定的原因,但它通常是由于生物和环境因素而产生,分为以下三个原因:
1.伤口应激反应
人们可能因为感染、皮疹或受伤等原因,身体产生疤痕而结痂。
在伤口痊愈之前,结痂的伤口可能会发痒,导致人们忍不住去抓、抠、扒伤口。而这种行为,又会造成二次伤害,导致伤口流血,再次重新结痂。
这种剥离皮肤的行为形成一个负面循环,也慢慢演变成下意识的习惯。
2. 压力或心理障碍
当我们感到压力时,可能会选择用剥离皮肤、拉扯头发、咬指甲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会出现强迫的心理。他们认为或想象自己的皮肤是不完美的,觉得必须要通过剥离皮肤,才能达到美化自己形象的目的。
3. 家庭遗传
虽然目前数据有限,但足以表明强迫性皮肤剥离症跟遗传和基因有关。
一项针对60名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28.3%也患有该病。
一项针对40名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有43%的患者有患相同症状的直系亲属。
在针对强迫症的家族研究中发现,剥皮行为在强迫症患者的近亲中有更可能发生。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经常与强迫症、拔毛癖、重度抑郁症同时出现。有研究指出:38%的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患者同时患有拔毛癖。
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聚焦于身体的重复性行为(BFRB),比如咬指甲、拔头发等行为。
剥皮,不是光靠意愿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高血压一样,不可能说不要就没有了。
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有心理疗法、药物和皮肤病学疗法可以对其进行治疗。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一种疗法是彻底的,患者都会经历缓解期和复发期。
1. 知道自己的触发源
开始剥皮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如无聊、痒、有负面情绪、有疤痕,甚至只是看到或者摸到了皮肤,也可能只是觉得剥皮的过程很快乐。
了解自己的触发源是决定采取哪种疗法的首要条件。
例如,如果是因为皮肤瘙痒或者痤疮而开始剥皮肤,那么最好先去看看皮肤科医生;
如果是因为抑郁、焦虑、甚至是冲动引发的剥皮肤行为,就应该咨询有专业了解的心理咨询师。
2. 提升剥皮肤行为的难度
一种简单的策略是刺激控制:改变周围环境,让这样的行为难以达成。
比如,保持短指甲、在剥皮行为高发期戴手套、穿紧身衣或者长袖衬衫,让自己难以剥离皮肤。
也可以尝试着用别的事物来让自己双手没空进行剥皮行为,比如橡皮泥、压力球、减压玩具、缠结玩具等。
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分心物品之后,想要有效地控制剥皮行为,还要确保这样的玩具出现在任何会可能发生剥皮的场合,可以放在单位、家里和包里。
上一篇:美国心理学调查玩手机与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