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5
作者 / 小C妈
分享0~3岁育儿知识和早教心得,都是干货。
C妈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这个实验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就是著名的恒河猴代母实验。
做实验的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以研究小猴和母猴之间的情感而闻名,这个实验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
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和母猴及同类隔离开,他发现小猴子对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毯子和毛绒玩具一样。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占据主流心理学地位的思想是:无论动物还是人,都会更加依恋那个给自己提供食物的照顾者,也就是说,婴儿爱妈妈是因为妈妈给他们提供了奶水。从20世纪30年代直至50年代,这种理论从来没有受到质疑。
但哈洛对此提出了质疑。当他把奶瓶从小猴子的嘴边拿走时,小猴只是舔舔嘴唇而已,但当哈洛把毛巾拿走时,它们却开始尖叫,发脾气,在笼里翻滚。
哈洛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开始了第一个实验。
哈洛用铁丝做了一个假的猴妈妈,胸前有可以提供奶水的装置和提供温暖的灯泡;他又用绒布做了另一个猴妈妈,这个妈妈只有触觉抚慰,没有奶水。
刚开始,小猴基本是围着铁丝妈妈,但几天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它们只会在饿了的时候才去铁丝妈妈那里吸奶,一旦吃完,就会尽快回到绒布妈妈那边,绝大部分时间里,小猴子都跟绒布妈妈呆在一起。
哈洛又做了第二个实验,他把会发出巨大声响的的怪物机器人放进笼子,观察受到惊吓的小猴子会如何选择。
极度恐惧的小猴子们毫不犹豫地奔向了绒布妈妈,用尽力气抱住她,想要寻求安慰与保护,最后在绒布妈妈身边平静下来。
哈洛还做了第三个实验,这一次小猴子们没有任何妈妈,它们孤独地呆在笼子里,只能定时得到食物。
几个星期“无母亲”的生活后,这些小猴子被放进有两个假妈妈的笼子里。
当怪物机器人出现时,它们会怎样呢?它们没有奔向任何一个妈妈,而是躺在地上疯狂地抓挠自己,撞击地面,大声尖叫,好像精神病院里病情发作的患者。
它们从来没有跟假妈妈相处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安抚自己。
此后,这些孤立长大的猴子身上带着抑郁,自闭的症状,他们无法与其他猴子有正常的社交,有些甚至在回到猴群后绝食而死。
哈洛将它们强行交配,但这些猴子完全没有情感能力抚养后代,有的暴力殴打、虐待幼猴,甚至把幼猴的头骨砸碎。在20只母猴中,只有一只是极其笨拙地尝试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哈洛是一个变态、毫无人性的心理学家?这个实验公布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遭到不少人道主义组织的批评和抗议。
而哈洛的回答是:“我只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类的孩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盛行的行为主义观点是,母亲对孩子的意义仅仅在于提供食物。他们认为母亲和孩子过度的亲密接触会使孩子在成人后仍对母亲过度依赖,从而对人格有负面影响。
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沃森John Watson在书中写道:“尽量减少亲吻和拥抱孩子,更不要让孩子坐在母亲的大腿上。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正确的做法是,弯下腰握握他们的手,然后关灯离开。”
这套理论被无数美国妈妈奉为圣经,并用这样的方法来养育孩子。
在一次学术大会上,每当哈洛用到“love(爱)”这个词,另一位心理学家就纠正道,“你的意思是指接近(proximity)吧?”哈洛终于忍无可忍,他回击道:“也许你对爱的全部理解仅限于接近,感谢上帝,我可没有这么感情贫瘠!”
哈洛的实验,彻底颠覆了这些错误的观念,他说,千万不要跟宝宝握手,而应该毫不犹豫地拥抱他们,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爱最重要的元素。

上一篇:心理学妻子爱丈夫和丈夫爱妻子,是截然不同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