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心理学:儿时太过“懂事”的孩子,以后心理问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3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成为爸妈之后,当孩子整天闯祸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心累,希望他们能懂事点,少让我们操点心;可是当孩子太过懂事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又会开始担心,怕孩子过得不快乐。

心理学:孩子太“懂事”,未必是好消息

看到标题,有朋友可能会纳闷,孩子“懂事”,难道也是错吗?

其实,孩子乖巧听话、情商高,确实是个好消息,但如果这份“懂事”超过了一定程度,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儿时太过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多。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身心状态的认知、体验和愿望,其对人格的形成起着调节、监控的作用。

自我意识过剩的人,无法客观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难以清楚地了解自身水平。

举个例子,就是“明明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这部分人实际表现很差劲,心里却认为其他人都应该拜倒在自己的“能力”之下。

自我意识欠缺

的人,则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凡事以他人的喜好为先,甚至认为优先考虑自己是错误的,并为此感到自责。

太过“懂事”的孩子,容易成为自我意识匮乏的人,他们同样无法正确认知自己,习惯将真实的渴望埋藏在心底。

这样的孩子,哪怕是再喜欢的零食,只要还剩一口,别人想要,他也会给出去。表面上,他们很懂事、善解人意,但代价是他们只能不断压抑自己。

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真的快乐吗?答案其实是不一定的。如果长期自我压抑,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逐渐消失,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太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1、缺少幸福感

有句话叫“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直白地表达愿望,不高兴就大哭,这样做的孩子总是更容易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他们的需求只要不算过分,都能得到满足。

而太过“懂事”的孩子,则很少提出内心的渴望,他们担心这会增加家庭的负担,所以只好藏在心里。

《奇葩说》辩手肖骁说:“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他不能提出任何我能力以外的要求,否则他就是不懂事、不孝。别人一家三口是和和美美的一家子,我们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

孩子过于懂事,他会把所有的愿望和难过藏起来,不让爸爸妈妈知道。“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跟他们没关系了。

2、过度压抑自我

在一些爱情、友情故事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角色:对于朋友、恋人提出的要求,不管多麻烦,她都要努力完成;一旦对方表现出任何一点不高兴,她都会提心吊胆,感到自责不已。

这些故事中的“她”,在家里的时候,很可能就是那个太过“懂事”的孩子。他们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感受,总是把别人摆在第一位。

当别人不高兴了,他们会率先把过错归到自己身上,不管是在爱情还是在友情里,都处在一种十分卑微的位置。

3、缺乏挑战性,不敢冒险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一个特征:调皮,哪怕是平时乖巧听话的孩子,也会有不小心闯祸的时候。

可是,太过懂事的孩子却很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这是因为,他们做事经常瞻前顾后,想一些例如“万一爸爸妈妈生气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考虑他人感受”是值得提倡的,但一旦过了度,孩子就容易畏手畏脚,不敢做出尝试。

孩子“懂事”跟“无理取闹”,需要把握一个度

“孩子太过懂事未必是好事”,但也不意味着要让他们无法无天、肆无忌惮。

在放飞天性跟自我约束之间,要把握一个“度”。

1、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犯错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为什么“懂事”的孩子却很少犯错?有时候不是因为他们被教得好,而是他们不敢犯错。

上一篇:心理学:情绪管理,都是有套路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