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心理学:经常胡思乱想是“高内耗”行为,以下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9

所谓胡思乱想就是,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无事发生。内心却是翻江倒海,兵荒马乱。

昨天半夜正疯狂赶稿的时候,朋友给我发消息:“困死了,但就是睡不着。”看到这个消息,我就知道,她又在想事情了。她告诉我,晚上10点,就关掉手机,躺在床上,酝酿睡意。可等到凌晨2点,还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也愈发焦虑。

可不就是,胡思乱想引发焦虑,焦虑引发失眠,失眠引起精神萎靡不振。精神状态不好,反应迟缓,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继而自责。自责又会引起胡思乱想,最后造成不可逆的恶性循环。


所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经常胡思乱想是一种“高内耗”的行为,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个人健康。

1、胡思乱想的原因

◆对自我行为的焦虑

我在之前也很喜欢胡思乱想,特别是在睡觉前做自我反思。例如,我觉得白天的时候,哪句话说错了,哪个手势容易让人误会,别人生气、讨厌我了怎么办?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失误,为什么不长记性?

想着想着就开始责怪自己,想得脸颊发烫、羞愧不已,想得脑子愈发清醒。

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体自我意识过高造成的。他们过度关注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认为身边的人也关注这些,从而在心里否定自己。也因此觉得自己没能力,总觉得:我不行,我不可以。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喜欢胡思乱想。


◆对他人的负面信号的过度捕捉和他人评价的焦虑

朋友胡思乱想的原因,就是对他人负面信号的过度捕捉。例如,她跟我聊天的时候,因为我在忙,回复时间间隔就比较长。她就在我没有回复的时间里,很焦虑:她为什么不回我消息?我说错什么话了吗?我刚刚那句话是不是有点生硬?前几天是不是得罪她了?

就这样,在我非故意的情况下,她内心上演了一部兵荒马乱、塑料姐妹花的年度撕bi大戏。

这种情况,是高敏感人群对他人的负面信号过度捕捉,和过度在乎他人的评价所造成的。在他们眼里,关系只有好坏,没有中立。一旦别人有负面信号出现,他们就觉得是因为自己,进而愧疚、自责,闷闷不乐。


用一句话讲就是,倘若他们捕捉到关于这段关系的一丁点挫折,就会转身就走,并关上门。

◆对职责的过度履行

有些人获得成就或幸福之后,会很开心,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也确实是应得的。但有些人却充满亏欠感,难以心安理得。

例如,周六日的时候,你很想在家休息。但这个时候,你会想,休息了还不回家,父母会不会难过?会不会觉得我不孝顺?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没有清晰的内在价值,不了解真实的自己,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是通过外界的评价,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这样的人貌似替他人着想,但实则无法真正共情。

2、胡思乱想造成的后果

◆无法做出理智的选择

所谓胡思乱想,其实就是想得多。个体在对一件事做选择的时候,适当想得多并非是一件坏事,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选择。


但是,过度想太多,就是阻碍个体的选择。让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迟迟无法抉择。害怕选错路,害怕选一条困难的路,害怕自己选择的不是最完美的路。而这,也在无形之中,让他们错过了最佳机会。

因此,胡思乱想往往无法做出理智选择,使个体错过最佳机会。

◆破坏关系

首先,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本意是珍惜这段关系。但事实是,因为个体长时间把自己放在猜忌上,忽略了感情维系。跟他们相处的人,要十分谨慎、小心,要及时反馈自己的情绪。如若不然,他们就会陷入胡思乱想的怪圈。

跟这样的人相处,会让人觉得很累,觉得被“绑架”,所以时间长了,关系就慢慢变淡了。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胡思乱想不仅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3、如何调节胡思乱想的行为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自己有时候想太多,过度担忧。其次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调节胡思乱想的行为。

上一篇:心理学:为什么有些女人从来不讲究吃穿、不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