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健康心理的养成途径 ——评《健康心理学》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2

健康是现代社会的关键词之一,与传统的健康观念不同,它的内涵有了更多的延伸和扩展,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就是人们精神状态和心理动态上的健康。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过程中,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是并行的,也就是说,健康心理学不仅仅是对心理疾病的探索,同时它也关注着人们生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心理状态给人们生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由石林编写的《健康心理学》(201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其自身丰富的健康心理学研究经验,在现代健康心理学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融合我国健康心理学教学与实践的实际需求编著而成的。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存竞争环境日趋严峻,健康不再只局限于生理范畴,而更多地延伸到了心理健康的领域。

在该书中,作者聚焦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架构了相对清晰和系统的健康心理学理论,从历史和社会意义的角度,以及实践方法的角度深入探究和发展了健康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健康心理学的理论演进、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探索、心理干预方式、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等,实现了健康心理学的体系化和科学化发展。总的来说,健康心理学的传播与教学致力于帮助现代人培育健康心理,保持身心的和谐健康。

健康心理的养成途径之一是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为健康心理的养成提供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避免错误理论和信息对人们的误导。随着人们对健康心理的关注和了解,各种新旧媒体中的信息也日渐驳杂起来,许多理论和信息泥沙俱下、真假难辨,给人们的健康心理养成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在健康心理的养成中,我们要逐步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各种渠道和来源的健康心理知识进行有效地辨别,不盲听不轻信。要想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需要配备专业化的健康心理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是高校在健康心理教学上要投入更多的关注,给学生更专业化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认知能力和基础性信息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健康信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以乐观、积极、坚韧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融入对健康心理的探索和感悟当中。

健康心理的养成途径之二是加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建设,加大健康心理的传播教育力度,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刻认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健康心理养成的方式方法。健康心理的养成不仅需要专业化的指导,还要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中不断去强化人们对健康心理重要性的认知,从而对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有一个更加客观的了解,并及时寻求正规的指导和帮助。一般而言,社会对健康心理传播力度越大,人们讨论得越频繁的时候,人们健康心理的养成就越容易,就能够以开放的、自然的情绪去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不是讳疾忌医。对每一个人来说,健康心理的养成绝不仅仅是积极、微笑面对生活就能够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深受周围环境和文化舆论的影响,要想更好地养成健康心理,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正视它、面对它,接受相关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对它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健康心理的养成途径之三是实践健康心理的干预管理,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察和管理,正确地认识相关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状态,并对健康心理的失衡和发病做到较早地发现、引导和治疗。健康心理的养成最终要落实在实践层面,人们除观察和管理自身健康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健康心理观念之外,还应该对健康心理中的心理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及时预防、有效治疗和有限干预,真正实现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一方面,自我的健康心理管理是必要的,它能够以更加具体化和体验化的方式对自身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做出准确的记录和判断;另一方面,有效的健康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是必要的,在健康心理的养成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相关的心理疾病,光靠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寻求专业帮助。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健康心理学》一书过程中,对健康心理的养成途径所作的探索和总结。笔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现代社会发展较快的重要学科,研究并解释心理学上健康与疾病的本质,有利于提升人们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和重视,并能够引导人们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打破传统的健康观念,将应激管理、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治疗、心理干预价值等更好地融入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管理当中,实现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多角度关怀,全面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

上一篇:把言情绪、共话健康 ——全国第五届情绪与健
下一篇:深化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课程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