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如何摆脱“假想敌”的折磨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13

真的同胞竞争好理解,比如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争宠、争资源,极端的例子如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同胞竞争唤醒了“死亡本能”,让竞争异常残酷。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令人困惑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甚至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健康报推出“生活中的心理学”专栏,邀请心理专家为大家解疑释惑,让我们从了解自己开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死亡本能又被称为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侵犯本能,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爱的本能(或为性本能),一种是死亡本能。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破坏性的。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消彼长。

在现实生活中,能激发同胞竞争的,有时候不一定是真的同胞,只要在任何一个团体中两者具有同胞的象征性的境遇即可。比如一个单位中同级入职的两个员工,互为闺蜜的两个人,一个班上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两个留学生等。这种“假想敌”往往耗费当事人巨大的心理能量,让其感到极其心累。

如果您有什么困惑,可以来信诉说,我们会邀请专家为您解心忧。

个体在面对人际冲突的困境时,则可以对照前述“同胞竞争”的特征,一旦觉察到自己的这种“假想敌”心理可能夸大了人际关系的现实强度,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以进行人格完善和成长。

早年父母的教养方式尤其是对同胞关系的处理,可能会对孩子处理类似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来看,同胞之间既有亲密的支持互动,又有动物性的厮杀争夺。因此,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同胞兄弟姐妹,在带有框架的竞争规则支持的环境下,尽量发展彼此间的认同,鼓励支持性互动,这将会使孩子们长大之后更为理性地对待“同胞竞争”情境。

审核:徐秉楠 闫龑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这两个个案有个共同特点:当事人对这种破坏人际关系的非理性行为是有觉知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把对方当作“假想敌”,去竞争,去仇视。究其原因,这往往是潜意识在作祟,人的天性中的“同胞竞争”在潜意识中被激活了。

我是位大学老师,我所在的教研室最近新来了一位老师——Z女士,年龄比我大十几岁,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只有我们两位。自从她调来了以后,我的噩梦便开启了。无论我做什么,Z女士都觉得我对她饱含敌意。即便是正常的合作,Z女士也会觉得我故意给她派活为难她。我无论做什么,Z女士都会紧随其后,事事跟我竞争。

编辑:管仲瑶 张昊华

我和一位朋友刚开始很要好,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觉得越来越不舒服。我们关系越亲密,我越觉得自己嫉妒她,时常不自觉地在各个方面都要和她比较。看到她买了新包,我也一定要买个一模一样的,否则就不舒服。有时候在她家做客时看到她漂亮的家居用品,回来也会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一般无二。我觉得这样很幼稚,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文: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白吉可

在我接待的咨询个案中,被自己想象中的“敌人”折磨得寝食难安的人不在少数。

下面是两个来访者的自述:

来访者1:

比如我去申请培训学习的名额,她听说了以后,第二天也会跑去跟领导申请,搞得领导很为难,最后只得两个人的申请都不批准。按理说,我们两个人无论从年龄、岗位工作经验、学历、专业资质上都有很大差异,而且她是“新人”,我完全没有把她当成竞争对手,但她却视我为“敌”,处处与我做对,明里暗里使绊子,去领导面前告黑状。我们两个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桌对桌,实在太难受了。

来访者2:

我也曾跟她推心置腹地谈过,但她说自己忍不住总觉得我在针对她。最后我忍无可忍,在和她大吵了几次之后,选择调离了原单位,以摆脱这种令人头痛不已的关系。

校对:马杨

【来源:健康报】

邮箱

上一篇:一个人想越活越幸福,要懂得按下这三个键
下一篇:没有了